环球快看点丨哈弗H6DHT-PHEV开门红奠定2022插混双雄基础
【资料图】
哈弗H6 DHT-PHEV上市两月有余,终端市场的表现获得了“开门红”。然而以我们看来,这很可能只是一个序幕的开始。也就是说,哈弗的新能源车型可能直到H6 DHT-PHEV上市才算是真正到了“发力”的时候。而之所以如此,与厂商的战略有关,也与市场的发展有关,这些不赘述。我们应该关心的是:哈弗新能源的战力到底有多强,它真能强到成为比亚迪DM-i销量神话的终结者吗?
行业现状:中短续航混动型PHEV是主流
哈弗的DHT也好,比亚迪的DM-i也罢,本质都是“混动+插电”的结合体。
直接说PHEV插混不就完了,何必说“混动+插电”?这主要是为了区别早期的PHEV。当下中国品牌研发的这类新型PHEV不光是“能电(驱)能油(驱)”,关键是无电状态下也能获得媲美THS II和i-MMD的节能效果。
技术同源,但如何运用不同厂商却有着不同的战略。其中一个大家没有注意到的细节,就是电池量的配备——到底是应该配个THS II那样的小电池,采取传统混动的策略;还是配个像理想、岚图、问界等増程电动车那样的大电池,然后还支持快充等等近乎完美的解决方案;还是索性折中,配个不大不小的电池,既有一定的纯电续航里程,又不至于成本过高?
不要觉得以上的问题很简单——放在两三年前,谁也无法确定。当下,市场的发展证明了,上述的折中方案(即成本相对可控,又具备一定纯电续航里程的组合)更符合当下的主流市场需求。一方面,这类产品在驱动特性、驾乘品质和节能等各个方面,虽然无法媲美EV或长(纯电)续航的车型,但却可以轻松超越同级别的合资燃油车。另一方面,这类产品的价格,又可以做到“不高于”同级合资车。这就形成了非常好的替代效应。
合资燃油车占据的市场蛋糕有多大,你懂的。一旦可以蚕食这样的市场蛋糕,在销量层面就会有惊人的表现。
比亚迪DM-i这两年为何如同“开挂”一般?其实核心原因并非其技术有多独到,而是主要源于其“踩准了节奏”,与市场需求形成了某种共振。
众所周知,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,如果不是拥有不可逾越的壁垒,那么一家独大的状态就不可能持续存在。事实上,大家也看到了——挑战者们正纷至沓来,这其中哈弗的DHT-PHEV,就很有可能成为当下最强有力的挑战者。
技术比较:哈弗DHT-PHEV与DM-i谁更好
首先要明确,哈弗DHT-PHEV与DM-i在基础原理部分并无本质区别。它们的工作逻辑也并不复杂——核心就是两个电机、一个发动机和一个电池组(叠加控制系统)。两个电机一个主要负责驱动,一个主要负责发电(必要时可以反向)。常态下电池有电则以纯电驱动为主。在电池馈电时,中低速工况下发动机扮演增程器的角色,驱动发电电机产生电能,既驱动车辆又给电池充电;中高速工况下,则采用发动机直驱,并同时可以反向发电给电池充电。
以上只是基本原理,实际上算法会很复杂,最终目的则是保持高效低耗的同时,让驾乘者的感受更接近于电驱(低噪音、低振动、动力响应快且平顺)。从已上市产品的实际表现来看,大多数工况下哈弗DHT-PHEV与比亚迪DM-i在算法、控制方式等许多方面,也是大同小异的。注意,这里说的是大多数工况下,区别后面会说到。
两种技术最大的不同,在于传动机构。DM-i的发动机直驱只有一个传动比。这也意味着车辆需要到较高车速时才能实现直驱。这种结构理论上有两个问题。第一是并不见得较高车速下发动机直驱才是最优方案(车速过40公里,发动机就可以高效工作了);第二是在高速工况下进行发动机直驱切换,如果处理不好,驾驶者会有“失速”的感觉(感觉动力突然下降,极端情况下甚至有危险)。但这种设计的好处也很明显——结构简单,成本低,而且大多数情况下(尤其日常通勤)完全胜任。
哈弗DHT-PHEV则设定了两个传动比。这样做的好处,可以让发动机介入的速度范围变得更宽泛。首先,是即使车速在中低速段,必要时发动机也可以介入,减少能源的多次转换(油转电,电再转动能)。其次,是可以让发动机更好地应对高速驱动,即可以提升高速时发动机直驱的运转效率。如果此时系统再进一步强化发动机的配备,则可以表现为高速时的动力持续性更好,任何工况下都不可能出现“失速”的情况。
很显然,如果电驱部分的配备相当(电机功率、电池容量不缩水),DHT-PHEV可以做到比DM-i更高效——这个高效既体现为能耗,也体现为性能。它唯一的缺点,是结构更复杂、成本更高。如果厂商为此在电驱层面缩水(电机更弱、电池更小),那么它的实际表现就反而有可能输给DM-i。如果厂商配备一致,但却为此制定出更高的价格,同样也会影响竞争力。
这也意味着,如果DHT-PHEV的电驱部分与DM-i相当,价格又一致的话,那么它的购买价值将会更高。那么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?我们将在下一篇进行详细讲解。
关键词: